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论文 > 政治论文 德育论文 > 详细内容
怎样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
阅读次数:1730  字体大小: 【】 【】【
思品教学随笔——怎样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
    思品课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思品形成、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在认知和行为方面对学生起着正面的直接的教育指导作用。但是,许多学生都不喜欢上思品课,究其根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老师或是把思品课上成说教课,一味地灌输大道理,或是上成语文课,整堂课在仔仔细细地分析文章内容,这两者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二是学生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社会信息、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他们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与课堂传授的道德不一致的现实,使他们对课堂传授的道德认识产生怀疑和困惑,以致于上课时敷衍了事,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直接效果。
 怎样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完成好思品课指导学生“知、情、意、行”的任务呢?通过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思品课的课文一般都以故事为教学材料,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无须花大量时间去分析讲解。我一般都采用以下步骤:㈠故事引入、展开讨论、得出结论;㈡旁征博引、交流小结、以理服人;㈢联系实际、开展自查、指导知行。如在教《诚实守信》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讲了《明山宾卖牛》的故事,并组织学生讨论:你对明山宾的行为有什么看法?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明山宾的行为是诚实守信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旁征博引,列出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人的事例,进一步让他们受到“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既可以显示个人的高度自尊,又可赢得他人尊重”的正面教育,树立“诚实守信”的人生座标。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与周围人在这方面的表现,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在认知、行为上起到指导作用,把“诚实守信”的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优化后的课堂结构,学生不再被动,老师不再说教,思品教育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参与意识,允许“百家争鸣”。
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后,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讨论中允许“百家争鸣”,因为只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真实看法,才能了解他们想些什么,需要什么,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那种“一呼百应”的局面有时往往会掩盖住学生思想成长的火花。
学习《勇于“说”和善于“听”》一文时,围绕“做人到底要不要坚持正直公道”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在现代社会,过分正直会得罪人,处事圆滑反而吃得开。有的说:“正直公道是对当官的人的要求,可现在,报纸上登出有那么多干部贪污受贿,正直公道已经没人信了。”也有人坚持,正直公道是美德,应该发扬光大……面对学生的种种观点,既看到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又发现了思想上由于不成熟而走入的误区。这时,我告诉学生:“任何社会都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以点盖面,我们要看到许多在各自岗位上正直处事,待人公道的人,要向他们学习,人人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创造一个正直公道的社会氛围,并以此来影响、改造那些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通过“百家争鸣”的讨论,引导学生纠正不成熟的偏激的观点,学会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个侧面,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
三、重视真实教育,做到以理服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重在以理服人,在《诚实守信》一文中,学生提出了“在现实社会,老实人往往会吃亏”的观点,并举出事例说明,面对这种情况,既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斥之为“无理取闹”,而是正视事实,肯定这位学生说的是真实情况,也肯定他爱动脑筋,积极参与,但要告诉他:现实中,诚实守信的老实人更能赢得他人尊重,失小利而得大成,并发动学生收集诚实守信使人获益的事例,以大量的事实来证明。通过真实教育,让学生心悦诚服,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思品课作为德育重点,正愈来愈引起重视,但要真正将之落到实处,行之有效,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创新。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0]
暂无已审核评论!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免责申明 | 留言板 | 网站管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