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详细内容
课题研究伴我成长
阅读次数:1754  字体大小: 【】 【】【

课题研究伴我成长 

    跨出校门踏上教育工作岗位已整整18年了,一路走来,最令我快乐幸福的是——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最令我欣慰的是——学生的点滴进步;最令我有成就感、自豪感的是——学生踏上社会后能有出色表现;最令我自身成长、收获的是——课题研究。是的,学生的成长,也伴随着我的成长,我的成长离不开学生,更离不开课题研究。
  刚跨出校门,走上讲台的我,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记得报到时,学校领导征询我意见,问我喜欢教数学还是语文?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科较感兴趣,数学学习成绩一向比语文好,但当我得知学校正缺语文教师时,我欣然答应了做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时,学校低年级段任教语文学科的青年教师奇缺,我被安排任教一(1)班语文,兼班主任。心想:教一年级语文这也不是小菜一碟吗?我带着领导的信任、工作的热情和足够的自信走马上任了。“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原本在我眼中的一个个小不点,还真有能耐,全班38位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我行我素的居多,我的课堂组织教学明显比不上一(2)班的老教师,40分钟的教学效率低下,怎么办?在一阵迷茫、徘徊后,我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我开始潜心地钻研教学业务,不断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从班级管理入手,慢慢地踏上了教学的正常轨道,教学效果明显有了起色,并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年级第一。
  后来五年里,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我一直把这个班带到六年级毕业。在这期间,我发现,独生子女由于“独生”的特殊情况,他们虽有着较优裕的物质生活待遇,但因为在家缺少伙伴,同时又处于较孤独的生活状态中。离群独居,使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表现在比较“自私”,对周围事物不关心、不合群。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有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开始把个别学生的特殊表现,零星地记录下来,在请教老教师的同时,大量翻阅一些教育教学的杂志和教科研理论书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逐渐意识到,注重培养学生合群心理,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是班主任工作和形成班集体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于是我把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做法及感受撰写了一篇题为《培养学生的合群心理》文章,次年有幸被编入《青浦区青年优秀班主任论文集》,我也被评为“区教育系统优秀青年班主任”。
  从此,我开始把自己的一些成功做法加以总结,注意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寻找理论的支撑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为我自身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无限的动力。说实话,当时还没有课题研究的意识,现在想想,真是这种下意识的课题研究,扬起了我前进的风帆。

  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我的课堂教学的能力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循环的语文教学中,我明显感觉到课堂教学氛围的不同。低年级同学天真烂漫,好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上课时想说就举手发言,还往往把手举得很高,唯恐老师看不见、抽不到,他们才不在乎答案的对错,下课围着老师说个没玩。而高年级的同学由于自我意识增强,课堂发言的热情明显降低,他们往往表现为对自己有把握的内容才举手发言,没有把握的问题因为深怕自己说错被同学耻笑而退缩不敢举手。针对高年级学生这一情况,我开始研究、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一现象出现除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这一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学会知识,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得被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这种不利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正在困惑无措时,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参加区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在培训中,专家老师为我指点迷津,使我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自己提出问题。
  “纸上学来终觉浅”,如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呢?围绕“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这一课题的研究,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我从学生实际认知识水平出发,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他们质疑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从低年级开始我就鼓励学生提问题。这一阶段,学生年龄小,知识储量少,表达和理解水平低,提出的问题往往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很大,然而,这正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开端。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冷却学生求知的热情,错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学时尽量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结合教材特点,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创设悬念,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任学生自由的想象,进而产生疑问。例如:《牛娃子记帐》这一课讲了牛娃子工作好但没文化,毛主席要牛娃子记帐,他化了老半天还没记好5斤辣椒这一件事。讲读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节,学生知道牛娃子怕学习,认为学习没用。在此基础上,我打破常规教法,带学生学习最后一节,学生发现牛娃子开始刻苦学文化了。至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而这一问题结论恰恰揭示了课文中心,学生急不可待地阅读中间部分后,才恍然大悟。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广了,表达和理解水平有所提高,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主动。如六年级的《巨伞下的城市》一文,介绍了科学上的新事物——“庇护”小城的“巨伞”。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出示课题,问学生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说世界上有这么大的伞吗?学生众说纷纭,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时,我肯定地说:“有这样的伞。”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产生各种疑问:那是顶怎样的伞?结构怎样?用什么材料做的……。通过这一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然后指导学生质疑方法——抓重点字词质疑、围绕文中重复出现的句子质疑、抓次要人物质疑、抓标点符号质疑、从看似矛盾的地方质疑等,培养质疑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质疑是一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学习氛围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我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几次公开课教学都赢得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把几年实践研究的成果撰写成论文《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被评为青浦区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课题研究是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2004年9月,我调入了青浦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初等职业技术学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面对轻度智障、行为偏差的学生,如何尽快调适自己适应新环境,适应特殊学生的需求呢?学校领导、教科室主任都非常关心我这个“新手”的成长,他们总是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教我应对特殊学生突发事件的良方,引导我多看些特殊教育的理论、杂志,鼓励我申报校级课题。领导和同事的关爱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于是我开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了大量的教科研理论知识,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提高了选题、撰写课题、结题的技巧和策略,这为我近两年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感觉到轻度智障和学习障碍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薄弱。他们平时在表述一件事情时常常语不达意,当老师反复追问时又会急得支支吾吾,更说不清了。从一名语文老师的角度,我感悟到我们初职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应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将对学生以后踏上社会、立足社会、融入社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着手申报了校级课题《培养初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增加我校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感悟,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运用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并申报成功。现已完成中期报告——《浅谈初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该文在青浦区第十一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为深入贯彻《两纲》精神 ,我在教学中开始研究如何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深入课堂,与语文学科紧密结合。通过学习研究,我深刻认识到开发语文教学中德育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发现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有利于教育学生学做人的德育资源, 如教材中珍爱生命、乐于奉献、学会感恩等方面素材。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挖掘这些德育教育资源,寓教育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真正引导他们学会做人。我围绕这一内容撰写了题为《浅谈初职语文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在全国第二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课题研究伴着我不断成长。我深深感到,课题研究的过程是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成长蜕变的过程、砺炼的过程、完善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教学更切实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切实地向和谐课堂的方向迈进。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2]
暂无已审核评论!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免责申明 | 留言板 | 网站管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