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班主任 > 详细内容
书上的教育理论搬不起现实生活?
阅读次数:4518  字体大小: 【】 【】【
书上的教育理论搬不起现实生活?

高知”妈妈为何也要打孩子
郗女士是北京一家报社的主编,丈夫是博士生导师,有一个6岁的儿子,按说,这样的家庭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该没有什么困惑,但最近,郗女士却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大伤脑筋。
教育孩子时不能简单地采取暴力方式,这几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尤其像郗女士这样的知识阶层,可最近,郗女士不仅打了儿子,而且还打了好几次。儿子挨了打,郗女士心里也难受,而更让她烦恼的是,打儿子的行为让她不得不正视: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自己有时是那么无能为力。
郗女士最近一次打儿子是寒假前的一天,这天郗女士要去开一个重要会议,一分钟也不能迟到,可是,儿子的老毛病又犯了——说什么也不去上学。
不爱上学,是儿子从上幼儿园时就落下的毛病,隔不了三两天就会犯上一次。郗女士为了防止儿子痼习重犯,特意早起了半个小时,没想到儿子真的就在这天犯了毛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郗女士从和颜悦色到面露愠色,从轻言轻语到大呼小叫,儿子还是固执地坐在地上不愿意出门。还剩下10分钟的时候,郗女士终于忍无可忍,一个巴掌打了下去,紧接着又一个巴掌打了下去,再下去是一串巴掌,然后拎起儿子就往楼下走。任性的儿子还没来得及做出反抗,已经被突然变得很强大的妈妈推到了上学路上。问题终于解决了。
“其实,我知道问题并没有解决,儿子不爱上学的毛病并没有就此改正。”郗女士心里很明白,将来的某一天儿子的痼习肯定还会犯,而且解决起来可能会更难,“我知道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我不应该打儿子,可是我没办法。谁能教会我在10分钟之内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我绝不会打他的。我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时间不允许。”郗女士和儿子之间这么激烈的冲突是近一两年才多起来,这可能与儿子一天天长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有关系。“我其实不想打儿子,而且每次打过他之后,我要花更长时间和精力来化解打骂所带来的副作用。”郗女士说。
只要有时间,郗女士更愿意用讲道理的方式跟儿子达成协议。“为了给儿子讲道理,我们在货架前逗留了两个小时”。一次,郗女士带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儿子在光盘货架前停住了脚步,他希望拥有一整套《四驱兄弟》(动画片光盘,共有8张碟)。类似的光盘家里已经有了不少,而且郗女士希望儿子能体会父母挣钱的不易,正好,郗女士当天下午有些时间,决定好好跟儿子讲道理,便没有答应儿子的请求。于是,一场拉锯战开始了。郗女士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儿子分析了目前他的光盘储备、讲了父母挣钱多么不容易;儿子则是拿着一大套光盘从货架走到收银台又走回货架,这样来回了几次……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在郗女士的劝说下终于放弃了买一整套《四驱兄弟》的计划,为了奖励儿子,郗女士也做出了让步,给儿子买一套仅有一张光盘的《四驱兄弟精选》。“这样的交锋,儿子最终是心服口服地放弃了最初的要求,我确实觉得这样的教育效果是最佳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有多少时间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郗女士说,“对于我们这些上班女性来说,很多时候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的确,对于大多数职业女性来说,一人身兼数职,很难完全按照书上描述的理想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其实我对打儿子并不是很后悔。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这就是真实的生活,我不可能完全按照书上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郗女士说,“关键在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条可行的路。”
该不该打孩子?该不该按照书本上的理论教育孩子?书上的理论有多少能付诸实践?这些都是困扰现代父母的难题。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待,所以,无论多难父母们仍然在不停地探索着,正像一位单身父亲魏实所说的那样,“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就没有十全十美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关键是父母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要评论
  • 匿名发表
  • [添加到收藏夹]
  •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未登录
最新评论
所有评论[1]
暂无已审核评论!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免责申明 | 留言板 | 返回首页